学会理解孩子,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我们每一代人,都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存环境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的。
 
       由于时代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所以,上一代人,总是看不惯下一代人的所作所为。这也就是当年鲁迅先生笔下九斤老太眼中看到的世界。很多家长,他们把自己童年形成的关于这个世界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等等一系列价值观,当成客观真理,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接受和服从。他们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孩子的行为,当发现孩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就会极其武断判定孩子的罪状,认为孩子错了。当孩子不服,很多家长会恼羞成怒大叫:“你还敢顶嘴!”他们会非常专断地强迫孩子服从。在与家长的这种关系中,孩子由于得靠家长才能活下来,所以处于劣势,这样最后孩子不得不屈服。这样做最后的结果,表面上家长胜利了,但是实际上,家长和孩子都彻底地失败了。因为孩子从此不再和家长说心里话,不再信任家长,他完全按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去处理事情。由于孩子是孩子,他们对事情的好坏是非对错等等的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那么他们按自己的判断去做事,十之八九会做错。而由于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扭曲紧张,使得孩子已经封闭了与家长沟通的渠道,这样家长就无从得知道孩子的真实的情况,也就没有机会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指导。
 
       “理解”这个工具,使用它的真谛是,家长必须把孩子视为朋友。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带自己的偏见(自己的价值观)看待孩子的行为。站在一个朋友的角度,单纯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客观地分析孩子一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在整个过程中,家长只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家长应该以放松的心情来与孩子进行交流,以此来消除孩子的恐惧、烦恼和孤独。使他们鼓起学习、改变、成长的勇气和热情。同时,家长如果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孩子不正确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从而找到改变他外在行为的办法。这样家长才能像如来佛一样,不论孙悟空怎样翻斤斗,都逃不出你的手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作到心中有数。
 
       理解同时也是要不加评判地搞懂孩子心中到底在想什么。一件我们认为不该做的事情,孩子没经过你的同意做了,你要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心中是怎么想的?……这是理解。所以我们说理解中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因为表扬与批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理解是两个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如果没有理解,你怎么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一个孩子做一个行为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我小时候,我家的邻居姓杨,他的妻子是个暴躁的女人,另外一个邻居姓柳,是个木匠。这两家平日就疙疙瘩瘩,时间一长积成了宿怨。我6岁那年文革开始,柳木匠因为是资本家的后代而挨了批斗。也是从那时开始,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人性的残忍。那时是7、8月份的酷暑,挨斗的“地主反坏右”都穿着棉袄。每个人身后都有男人在用皮鞭抽打脊梁。内蒙古草原的盛夏燥热难当,一皮鞭抽下去,棉袄被划开的地方就冒出一阵烟尘。我和一群年纪相仿的玩伴在围观,我亲眼看到杨家的女人从别人手中抢过鞭子狠狠朝柳木匠的头上抽去。内蒙古的马鞭是很特别的,鞭梢上有一个很重的镙丝扣,这一鞭下去,血顺着柳木匠的头就流了下来。我当时气极了,意识到她在公报私仇,愤愤然觉得不平。批斗结束大家都回家了,我站在家门口,正看到那女人的儿子经过,我在儿时是很有些号召力的。我对那孩子说:“过来!”,然后告诉其他孩子:“揍他!”那孩子走过来我照准他就撒了他一身尿。后果可想而知,那女人五马长枪地来找我母亲吵架。奇妙的是母亲没有骂我一句,那女人离开后,母亲口气温和地问我:“我觉得你不是这样的孩子,你为什么这么做呢?……”我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母亲。母亲摸着我的头,看着我说:“你是对的,她不能那么对别人,可是你不该这么做……”
 
     理解是把孩子行为的原因搞清楚,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我们强调与孩子相处必须平等和尊重,如果孩子讲话,你不听,孩子的想法你不理解,这能叫做平等和尊重吗!
 
    一个孩子的一个简单的行为有太多的原因,家长需要通过理解搞清他要说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文/董进宇)
400-100-9330
申请
试听
电话
咨询
在线
咨询